這是種絕對的快樂,是我們與動物、植物、礦物、全部共享的根本。梵文稱為「sat-chit-ananda」 ──「在‧覺‧樂」。一個人站到「在」,完全「在」,是最純的存在「pure being」,是最純的覺「pure aware」自然有「ananda」 ──喜悅或快樂。也就是說,這種快樂不是透過念頭來的。
我們一般的快樂,是情緒的快樂,而情緒本身是離不開念頭的,是我們可以描述出來──譬如說哪一個部位快樂,是身體快樂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快樂。可以說,人間的快樂是神經波動的轉達。有生,當然有死,也就是書裡所說的會「適應」。
其實,就連追求人間的快樂,也都是想取得這種無條件的快樂。就好像我們身體有這個記憶,隱約記得這種無思無想的快樂。所以,連身體的快樂都想copy它,再取得、回到這種快樂,這是最有趣的。愛,也是一樣。光,也是一樣。然而,這種快樂卻是一種解脫、一種不被束縛的、自由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一種波動,而是常態的,是永恆。我們這一生沒有「來」以前是這樣,死後也是這樣。
這種快樂不是透過任何念頭取得,這是最難懂的地方。因為我們要去懂一件事情,一定要透過念頭。但是,用念頭去懂,絕對活不出這種快樂。它是一種「在」的快樂,是完全在這念頭前就可以活出來的快樂。
一個人解脫,醒覺過來,自然這個快樂就發出來。會發現原來這種快樂連小嬰兒也有,動物也有。連我們深睡,每一天的無夢深睡都在這狀態。在這個狀態,我們全部身體都放鬆,很舒暢,很舒服,氣脈是通的。但它不是一種情緒,不是哈哈大笑、很激動的那種,最多只是用微笑來表達。別人會看到他在一個快樂的狀態,還散發光明,影響到周邊。
所以,這不是情緒,不是人間的快樂,而是我們本來都有的。但是,要親自去活出來。假如沒去體會,那只是理論。我們從理論去描述,做多少還是腦的運作,不是書中所講的不合理的快樂,也不是過去聖人所述的。
二、「情緒腦」是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情緒腦,或者我在《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稱為「邊緣系統」。是大腦下方有一個部位,是管制我們大腦跟身體、脊髓的連線。透過這個系統的連線,可以影響到自律神經,也就是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直接跟我們每一個感官器官都可以連起來。包含感受、環境給我們的刺激,我們給環境的反應或是互動。這個系統影響了呼吸、心跳、消化、代謝反應等等。可以說,人的生存離不開這一系統──情緒腦,邊緣系統。
在我們對現實的認知中,它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本來是對我們的安全、生存直接的影響,所以,對我們周邊的一些刺激跟影響反應的特別快。是很直接可以轉出一些訊號、做出反應。我們的身體,在自然史上的演變,也是考慮到我們的生存,因為其他反應有時候不夠快。
比如說我們看到一隻蛇,等到大腦做完一些過濾、處理,可能蛇已經咬到我們了。而透過這種大腦下方的這一個部位,可以做出直接的反應,縮短一些時間,有效的保護我們的生存。
當時,這個系統是這樣建立出來的。當然,很不幸的,人類演化至今,這系統反而變成我們相當重要的部分。不光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影響到我們怎麼去看這世界。每一個來自環境中的信號,我們自然歸納成好事、壞事,判定是為我們帶來快樂、不快樂、恐懼等……
這種歸納,是把情緒也變成了我們反應很重要的部分。情緒是透過內分泌的小分子,也就是荷爾蒙,影響肌肉、影響到每個部位。肌肉緊繃、要跑、要逃,都會受影響。這種反應,是透過情緒跟身體有連結,可以引發全身的反應,不是光頭腦產生一個念頭而已。
因為身體有這種設計,反而帶給我們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看待任何事,是經過這情緒腦首先做一個過濾,才轉到大腦。情緒腦變成一個過濾網,再將資訊轉到大腦。
假如環境帶來的刺激都是一個負面的刺激,而我們生活的步調不斷地在增快,快到一個地步我們跟不上,我們自然受到壓力。受到壓力的過程,看任何事,自然都看到灰色、悲觀…
這麼一來,反而影響到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對事情的認知,自然都轉成一個負面的念頭。情緒腦本來是大腦的工具,現在反而變成我們一個主要的部份。真正的我們,反而變得萎縮。
我在書裡花了很多篇幅談「萎縮」。生命本來是很舒暢,沒有事,很輕鬆,現在變成隨時都有顧慮、很憂慮、沒有安全感,隨時活在這種萎縮的狀態中。
我們現代人沒有一個活得舒暢,反而是一個萎縮的狀態,都是負面的影響。一個人要從這當中走出來,要先充分理解這個狀況。假如一個人看不到自己情緒的萎縮,想要解脫,是不可能的。
文:佛祖心編輯部編整,圖:長庚生技提供
點擊觀看: 不合理的快樂-楊定一博士專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