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晟 編輯部/攝影

相信的模樣 蔣晟 琉園專訪


蔣晟 編輯部/攝影
蔣晟 編輯部/攝影

佛像是鏈接信仰的載體 從「諸相」通往如來的道路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次展覽主題是『相信的模樣』,就您的造像的經驗與對經文的信解而言,是否有甚麼共通的鏈接或衝突呢?

  首先我覺得,我們自己通常把佛像比喻為一個法器,是信徒跟佛菩薩鍊接的一個載體、一個通道,如果一個佛像做好的話,其實信徒跟信仰間的通道就會變得非常便捷、相應;倘若是佛像本身的工藝不太好,那麼這個通道相對就變得非常漫長。

  從這個角度來講:佛像作為信仰者接觸佛法的一個必經之路,也就是說,其實「相」可以幫我們認識所謂的「如來」,這個過程是無法去摒棄的,當我們談到「非相」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不同層面的「相」,就「見諸相非相」與造像來說,對我來說是沒有衝突的反而是一件自然的事。

高髻觀音 衣襬猶如寧靜瀑布傾瀉灑落。
高髻觀音 衣襬猶如寧靜瀑布傾瀉灑落。

看到資料您曾經做過「流浪神明」是關於破損佛像、神像的工作,看到許多人對於「佛像、神像」的價值觀是顛倒的,在佛法中的成住壞空之理,是否正體現在破損的造像上?

  這個問題跟上個話題其實是相關的,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佛像正在毀壞,佛法講成、住、壞、空,所有的物質都會經歷這些的,好比佛像從製作到成品,住世到毀壞,又進入下一個輪迴。不管是我過去製作的,或者是信眾正在供養的,總有一天會毀壞,當佛像面臨毀損的時候,其實也是正呈現所謂的壞空。

  我之所以會把此計畫叫做「流浪的神明」,一方面對我來說,我覺得是種心靈的流浪,我今天求生意拜關公,生病了拜藥師佛,這是種心靈的流浪;物質上來講,佛像取材於大自然,被工匠雕塑,被信徒請回供養,其子孫世代供奉著,不斷的輾轉,到最後無法供養或是毀損,之後被送到寺廟處理掉,從物質來講也是一種不斷的流轉。

  這計劃從2012作到2014年,主要的一個手法就是為這些被遺棄的神像拍照,讓大家看看這些神像被人使用後的痕跡是什麼,事實上「流浪的神明」並不是一個悲傷的載體,其實從人們對他們的恭敬也好畏懼也好,其實都可以從裡面看到一些好的東西,比如說,有些佛像壞掉了,信徒就用膠帶把它纏起來或是用紅布黃布包起來,讓他看起來不像是毀損的樣子,這是一種恭敬的狀態,即便毀損了,從這都可以看出人們跟信仰直接關係。

這次與琉園的合作中是否有比較印象深刻的挑戰或是收穫呢?

  這次的合作遇到很多挑戰,你們可以看《圓光觀音》這個作品,今天琉園執行長跟我說這尊佛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琉璃工藝品,也是此次工藝克服的巨大難關。

  背光象徵了佛菩薩的果位與大徹大悟的境界。而背光要細緻、對稱,還需透薄來顯示其淨澈,然而,越透薄的琉璃越難燒製,在燒結與徐冷過程中空氣釋放與溫度差異,造成背光容易收縮變形。是經過多次調整與試燒,才終於掌握完美呈現的關鍵。

  我覺得琉園對設計師是比較好的,他不同於一般作工藝的廠子,琉園對設計師的很多想法都給予包容跟支持讓我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

蔣晟以簡約俐落的圓型線條展現傳統造像的火焰圓光,既薄且平讓圓光觀音有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蔣晟以簡約俐落的圓型線條展現傳統造像的火焰圓光,既薄且平讓圓光觀音有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您是否有最喜歡或是相應哪一尊佛菩薩的精神呢?

  我覺得還是最喜歡釋迦牟尼佛,釋迦佛是所有佛像創作的本源,其實我創作過幾個版本的釋迦佛,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在造釋迦牟尼佛像,我對釋迦佛的了解相對比較深,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我作的釋迦牟尼佛像都很樸素,特別表現在衣紋、底座上,在我看來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是示現隨性的,譬如他可以在戶外坐在石頭上就開始講法,衣著可以想像是很簡單的,其制定出家眾的衣具更是崇尚簡約。

  我們都知道他出家前是太子,出家後捨棄了所有華麗的東西,他是非常強調生活崇簡的,因此我在作衣服時會表現這樣的風格,此次作品中有一尊釋迦佛,是表達佛陀在行走的狀態,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觀察僧人在行進的過程中徐徐的往前走,那飄動的僧袍與步伐與律動,而這個作品就是在表現這樣的一個狀態。

此次作品中有一尊釋迦佛,是表達佛陀在行走的狀態,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觀察僧人在行進的過程中徐徐的往前走,那飄動的僧袍與步伐與律動。
此次作品中有一尊釋迦佛,是表達佛陀在行走的狀態,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觀察僧人在行進的過程中徐徐的往前走,那飄動的僧袍與步伐與律動。

您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佛像作品?

  龍門石窟、雲岡大佛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我現在自己其實也會蒐集一些造像,但不一定是佛像,一些在民間流傳或是比較少被注意到的作品,也都是我喜歡的。其實最早我們在註冊蔣家班的時候,我們是想要註冊成蔣家班漢傳佛教造像,但後來漢傳佛教註冊不下來,才縮短為蔣家班三個字。

安詳端坐在都市叢林中,更顯得出塵無染。
安詳端坐在都市叢林中,更顯得出塵無染。

結語

  佛像在每個時代,都有其代表的藝術風格與宗教信念,蔣晟依循漢傳佛教的規矩與當代審美的思維,結合琉園精湛的鑄造琉璃工藝,為當代的佛像雕塑打開一個新的視野。

 

編輯部採訪報導,照片:琉園/提供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