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遮那佛 禾豐宗教文物/提供

皈依佛法僧


毗盧遮那佛 禾豐宗教文物/提供
毗盧遮那佛 禾豐宗教文物/提供

三皈戒體‧諸戒之本

  現在講到佛教最重要的戒體,師父把律學跟經論綜合起來,談一談有幾種情形叫做得戒?要以何為得戒的依歸?

  佛教講的得戒體,統統在三皈依裡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這個三皈依是所有出家、在家,不管你受什麼戒,統統要念。今天你三皈依,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今天來受八關齋戒,一定要先念三皈依。今天來受五戒,一定要先念三皈依。受沙彌、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一定要先三皈依。受比丘、比丘尼戒,要先三皈依。受菩薩戒也要先三皈依。三皈依有如此的重要。

  任何一個戒壇,三皈依都要如理如法的觀想,這是律學所寫的:在第一次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時候,要觀想山河大地崩裂。念第二次三皈依的時候,觀想大地震動、裂開來、放出白光,白光到你頂部,結成寶蓋如雲。念第三遍的時候,這個寶蓋如雲灌下來,到你腳底,但千萬不能流出去。簡單講,觀想這個色身就像透明的,這個名為三皈依得戒體。

  連一個皈依都必須要這樣做,所以,要如理如法如律,得到這個戒體,是不容易的。

善財童子 宋妍嫿/繪.提供
善財童子 宋妍嫿/繪.提供

何謂得戒體

  自古以來,有幾種情形叫做得戒體:

  一個人如果犯了戒律,乃至幹了殺盜淫妄重戒,佛陀還是會給你機會的。你好好的拜懺,師父主張拜八十八佛、持大悲咒。

  有人問師父:「怎樣能夠證明我以前造的惡業,已經懺悔清淨、已經得戒體?」

  律學或者菩薩戒裡面講,要見佛、見光、夜夢吉祥、身如鴻毛般輕盈,這樣便得戒體。因為懺悔清淨,感應了諸佛現前,見佛、見光、見到蓮花。

  但是,如果你求見佛、見光、見蓮花就又錯了。必須是你至誠懺悔,戒體清淨,自然感得的瑞相。如果著相,一直要見到佛光,那就更糟糕。懺悔清淨所顯現出來的境界,是很自然的,不可以一直求假相的東西,懺悔清淨,便得戒體,這是第一種。

雨天曼陀羅花 楊雅蓁/繪 高鳳琴/提供
雨天曼陀羅花 楊雅蓁/繪 高鳳琴/提供

  第二種,是指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說,在登壇的時候,白四羯磨,一白三羯磨。在事相上,如理如法,叫做事壇得戒。不管你今天有沒有悟明心性、開大般若智慧,你只要來三壇大戒,如法如律登壇,事相白四羯磨,「成不成?」三師七尊證,說:「成。」三次。方便說,名為得戒體,叫做從事壇得戒體。這是自古以來認為,這樣就是比丘了。

  第三種得戒體是從道宣律師以來所主張的,根據《成唯識論》的理論,包括今天的海公(道海律師)也是這樣講。

  什麼叫做得戒體呢?就是用《成唯識論》的角度,具足律儀,至誠懇切,事壇白四羯磨,莊嚴無比,戒慎恐懼,精誠感動諸佛菩薩,在這種氛圍之下,薰習成種,是名得戒。

就是說,外面具足三師七尊證,在莊嚴的戒壇上,戒弟子至誠懇切的求戒,薰習下去,以此落入八識田中的種子,名為得戒。

  第四種,是禪師說的:「明不生不滅的本性,這是真正的得戒。」戒體本自清淨,妙性天然,本自具足,這才是真正的戒體,當然,這個就很難了。

文殊講堂/提供
文殊講堂/提供

我們再歸納一下,以什麼為主導、主體,叫做真正的得戒?

  第一,見佛、見光、夜夢吉祥、身體輕如鴻毛、充滿著喜悅,這個叫做得戒體。

  第二,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登壇、白四羯磨、三師七尊證,不管你有沒有開智慧,名為得戒。

  第三,唐朝道宣律師所主張的,依據《成唯識論》的理論,薰習成種,落入八識田中,名為得戒。

  第四,明本心、見本性、本不生滅、本不增減,名為得戒。

  其中,以第三種為正統。得戒與否,是以第三種,也就是《成唯識論》講的,如理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然後薰習成種,落入八識田中的金剛種子,名為得戒。

  比如說,今天你受五戒,發願堅持五戒,不犯威儀,至誠懇切,薰習成種,這個就叫做得戒。

  在座諸位,是不是所有的比丘,統統必須經過三壇大戒,名為比丘?是不是一定要到三壇大戒登壇受戒,名為比丘?Is it so?對嗎?

  不一定。

  佛法深如大海,沒有廣泛的閱讀三藏,是沒有辦法的。

有一種叫做特殊時空的比丘,當然這在台灣是不成立的,因為台灣具足佛、法、僧,所以並不適用這一條。

  如果有個人身邊沒有善知識,可是他自己看書,對佛有信心,對法有一些認知度,或者是以前聽過善知識開示,可是他在窮鄉僻壤,人煙絕跡的地方,如果當地有三寶在,就不適用這個方式。如果這個國度沒有三寶,例如在西伯利亞,完全沒有三寶的荒涼國度,又想出家,那怎麼辦?

  可以叫五個在家人,就這樣合掌、發願:我某某人從今天起,自誓(自己誓願)出家,希望由你們五個認同,我發心要作比丘,一輩子誓守佛陀的戒律,然後,那五個人說:「成。」這個人就是比丘,這個是特殊的時空。在極度荒涼之地,這樣可以延續佛陀的法身慧命。爾後這個人有因緣到人多的地方,再補受三壇大戒。

藥師如來 郭有育/繪.提供
藥師如來 郭有育/繪.提供

  希望今天師父的這個開示,給大家一個很重大的啟示,這個是你自己看經典,不可能看得到的。

  為什麼要聽經聞法?就是你聽到的東西,是自己看不到的。為什麼鼓勵你一定要聽經聞法?因為這麼微細的東西,不是你自己看書可以得來的。

喜悅是生命的本質,你時時刻刻充滿著喜悅,這個就是佛法。

 

文殊講堂提供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