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機心口願
心願動念有時是當下頓悟,有時是過往舊事,宛如內心種下一顆種子,等待發芽茁壯。佛家說機緣成熟,便是外在一切條件隨順因緣,在啟悟那刻,匯聚所有的能量,展現成果。廖湘靈老師回憶起發願畫佛,有頓悟也有遠因,當下參透那刻,思緒自然穿梭過去,點滴甘露,發願菩提心,原來早就埋在心中。
廖老師說「民國九十年納莉颱風,忽然間水淹起來好快,我帶著妻小逃命,什麼都沒有了。本來有在教小朋友,結果我的畫室也都淹掉了。」雖語帶感慨,但也因為風災,那夜廖老師體會人世無常、水火無情,心中想起塵封近二十年的記憶。
「突然間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的心口願(口頭願),看到台灣很多的宗教團體蓬勃發展,不管各個宗派,學佛、禮佛拜佛到台灣的傳統宗教禮拜禮敬,去追求一些東西。結果我發現了些不要在動態的東西裡面操作,回到靜的地方來。」廖老師笑著說,似乎那段記憶浮現出來,解救當時一瞬間一無所有的心境。拋開所有煩惱,直指本心開始教人學畫的初衷。
當時廖老師有機會透過專利畫版的收入,使其繪畫事業更臻高峰,沒想到最終卻是兩頭空。災難喚醒了廖老師,「我決定還是要把這個願趕快做,不能等我退休,好像我今生要做的事情。」廖老師認為是菩薩的指引,點醒他別忘了年輕時候曾經在佛菩薩面前發下的誓願。
縱然有繪畫功底,不曾學過佛畫的廖老師一開始也面臨到不少困境。常常一個人到處參拜宮廟,藉由觀看佛菩薩聖像來臨摹畫作,也看大量的書籍資料,了解各法相的含意。但作品始終在神韻上缺那臨門一腳。百思不得其解的廖老師,某日往常般地到松山慈惠堂巡禮,就在要離開寺廟那刻,冥冥之中菩薩牽引著,遇見一位老翁忽然站在面前,嘴裡念念有詞「得道高僧應眼看前面三尺之地!」,頓時讓廖老師悟到須專注在「眼前三尺之地」的畫佛神韻。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智
廖老師希望能夠成立一個畫佛山,不是要開宗立派,而是給大眾一個方便靜心的地方。他一再強調「畫佛不必天分,一定要緣分。」緣分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貴人喚醒,一個是機緣果熟。尤其貴人就是自己。
「我從教畫中,看見這群師兄師姐的快樂。」廖老師語氣平順卻鏗鏘有力地說。幾次教學畫佛後,獲得極大迴響,廖老師發現許多人喜歡學畫佛,學畫的人來自各宗門派、領域各異,齊聚畫佛從中得到喜悅。之後這群學畫佛的師兄姐們,認為應該要擴展這項活動,吸引更多人親近佛畫,便建議廖老師幫助更多人,甚至是舉辦畫展。
這些年來,廖老師透過向阿西(陳博正)學佛,逐漸明白應該把事情做更大。從發心到實際執行後,體會出《藥師經》「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此句涵義之奧妙。長年來為了此願而做的努力,吃的苦頭也讓他見識到「無限而限」的道理。
「我提出的佛畫,易化(容易畫)、藝化(藝術畫)、意化(意念畫)」,廖老師的畫佛「易藝意」,揭櫫其教學重點在於讓民眾能輕易習得畫佛技巧。為了民眾能簡單上手,以「鉛筆」為主要的教學工具,經由自身西畫的基礎,結合中國工筆的基礎,讓不會畫畫、想畫畫的人坐下來拿鉛筆就可以操作。此套速成學習法,從鉛筆描摹以後,五官、髮髻、明目、頭光、珠寶、瓔珞等都有教學,再進一層才是水墨彩繪。
法門各異,佛在心中。廖老師認為畫佛即是將心中原本存在的佛性,在這過程中重新被發掘出來,找到心中的主人──自己。長年來的佛學熏習,才終於明白如何把他心中的愛和慈悲連結,讓更多人感受畫佛的美好。
發願畫佛 結緣眾生
近二十多年來,四處教人學畫佛的廖老師,從教學之中得到的心靈資糧,也遇到不少令他感動的事蹟。
一位乳癌病患因學畫而斷除雜念。廖老師在醫院教學時,這位病患經友人介紹輾轉來學畫。「人在生病的時候,說不痛苦是騙人的。當人受苦,就是會起煩惱心。」廖老師說道。為了轉移病患注意力,老師給予一份作業,三個月內畫出一幅千手千眼觀音。讓學生專注於作畫當中,後來學生非常感激廖老師提供這方法,因專注而忘卻身體化療帶來的苦痛。
第二是少輔院的孩子。見到那些年幼的孩子年紀輕輕就受毒品所害,感到相當痛心。「你們不認識佛菩薩,今天或許你想畫心中的偶像,可是今天你們靜下心來,聽我給你們的方法。」此方法便是先讓他們靜下來,這些孩子心性很浮躁。鼓勵他們參加畫展,增加他們信心,使他們有成就感。有些孩子因此心智上有所改變,就算人數不多,至少因此改變也是好的。
第三是女子監獄。桃園女監比較常去,那又是另一種感動。她們每次都會分組,某次有一組大概都是大姊頭,在教學時可以感受到一股暴戾之氣瀰漫其中。教學的空檔,廖老師觀機逗教,說道「觀音菩薩現女像,就像妳們一樣如此慈悲,而妳們就是太慈悲太多的愛,這些愛變成貪愛造成了執著,才不小心在無知無明下,被利用而犯下錯誤。今天來到這邊要忍耐。妳們外在表現得再兇狠,把自己防備起來,但別忘記菩薩還在妳們身邊,要來救度妳們。」沒想到語畢,驚見幾位偷拭眼角淚水,這景象不曾在其他地方見過,讓老師相當感動。
第四是男子監獄。教學過程中,收到裏頭的助教寫信感謝廖老師適時地給予他們安慰。到監獄教學,必然有想學畫佛的人,以這方法跟他們結因緣。「畫佛畫改變他們的心性,畫佛畫的好處,讓他們靜下來,不起煩惱心。」為了讓他們方便學習,便是使用鉛筆教學作畫。
「我只是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大家回到原本具足的位置。」廖老師淡淡地說。有別於一般畫佛老師,海內外都是使用鉛筆作畫,方便性大增,或許廖老師是佛畫教學中,擁有最多學生作畫佛菩薩的人。
「透過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心靈上有所提升。」老師說著。
為何而畫 為誰而畫
「靜心正念畫佛,會畫佛像,不只在技巧,畫佛像是畫相好莊嚴,而不是畫美觀。」老師語氣堅定地說著。
如果說只是追求佛畫的美觀藝術,對廖老師而言就失去原本的意義。畫佛像有其因緣際遇,若太過於執著一筆一劃,反而是當成畫匠。由心而畫,靜心正念畫佛,體驗極靜的秘密。
「念佛是以清靜覺悟,學佛是以知見覺悟。禮佛去執,就是去除我執,求佛則是以懺悔心。我提出畫佛是以專注,讓自己覺悟。」廖老師說著,當他越來越親近佛法,漸漸察覺何謂佛陀的本懷,那份慈悲心在畫佛過程中,專注裡定住本心,大悲願力油然而生。
有願便有力──免費學畫佛
近年來廖老師發心願力「百間宮廟免費學畫佛」,縱然得知是件吃力不討好的活動,卻也如火如荼地展開。雖然有人提議辦畫展,可是廖老師認為要做就要做徹底,把願做大。「畫展的實質意義,應該要更廣泛的,而不是侷限在我的學生當中,我要去幫助更多人,建立他們的信心跟成就感。告訴他們如何找到心中的主人,證明心中佛,幫助他們更親近佛,與佛教結緣。」
即便過程萬般辛苦,每當見到學員們滿心歡欣的笑靨如菩薩,廖老師便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佛祖心採訪團隊 王大綱文字整理 編輯部/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