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最難得

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無我怎麼能無苦呢?

舉一個例子,西方國家提倡踢足球,往往一場球賽就有十幾萬人觀看,可謂風靡,甚至瘋狂。最初,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球沒有踢進去,氣得一拳把電視機打壞;有的人看到輸球了,就跳樓自殺。比賽的時候,觀眾經常是看到贏球了就歡喜,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勝利了就高興。

有這麼一個趣談,歐洲體育之風非常盛行,十幾萬人在足球場觀看足球賽,座位很是擁擠,有一個人邊看球邊抽香菸,一不留神,燙到了鄰座的人的衣服,結果衣服慢慢地燒了起來。「痛啊!」這個人就想:「不得了! 是我的香菸燒到別人了。」趕緊就向鄰座的人道歉:「對不起! 我的香菸燒到你的衣服了。」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油畫二十五 胡娜/繪.提供

「不要緊!不要緊!回去再買一件。」意思是說,你不要囉嗦了,讓我專心看足球吧!這是什麼心?無我的心,在他的心裡只有球,球重要,我不重要,衣服也不重要,回去再買一件就好。

  

但是沒想到,對話中香菸的菸灰掉落,又延燒到另外一邊,一個小姐的頭髮也燒起來了。「哎喲! 頭髮燒起來了!」這個抽香菸的人趕緊又說:「對不起! 對不起!是我的菸引起的。」

「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燒了不要緊,回去再買一頂就好了。」他連頭髮都不要了,覺得只要再買一頂就好。這是什麼意思?無我,他要專心看球。

  

當然這些人都不是真的照見五蘊皆空,不過,都有相似的無我:衣服燒了不要緊,頭髮燒了也不要緊,不計較、不打架、不吵嘴、不感到苦。如果沒有無我,這還得了嗎?他們不就要爭吵,甚至打起架來了嗎?

  

所以,《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五蘊皆空」的妙用。在這個人間,你能有也好、無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裡都好,如是觀之,那麼你就擁有這美妙的世界,擁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

  

我們對於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生是苦」是佛教常講的一句話,而苦有好多種,比方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無量諸苦。

「二苦」,就是身體上的老、病、死苦,和心理上的貪、瞋、癡苦,也就是身苦和心苦。

另外,還有「三苦」,苦就是我們的感受,有時候我們感受到苦,有時候感受到樂,有時候也有不苦不樂的感受。總之,無論感受是苦的,是樂的,或是不苦不樂的,以佛法來看統統都是苦。

  

「苦受」,世間上的老病死、貪瞋癡、怨恨、嫉妒、求不得、愛別離,都是苦的感受。

「苦苦」,人生本來就是苦,再加生活上的苦、感情上的苦、思想上、見解上的苦,就成了「苦苦」,苦中之苦。

  

有的人覺得很快樂、我年輕貌美,我有錢、有背景,我的家世好、事業好,我一帆風順,我感到人生很快樂。其實,樂受,在佛教裡面還是苦。什麼苦?「壞苦」!

不管你怎麼快樂,這些快樂終有一天會壞。你說你年輕美貌,年輕美貌會消失;你說你感情美滿,感情也會有壞去的時候。快樂也會消失,快樂也是苦。

再說「不苦不樂受」。人家讚美你很有修養、很有道德,你覺得那沒有什麼;活到三十歲死,或是活到一百歲死,你也都無所謂;有得吃很好,沒有得吃也沒關係。雖然苦和樂都不能動搖你,但是不苦不樂還是苦,什麼苦?「行苦」!

不管你如何有道德、如何有修養,不管你如何平靜、如何慈悲,諸行無常,歲月不待人,時間是不會饒過你的,你會有變化的,會有無常的苦。

  

所謂「四苦」就是生、老、病、死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以外,再加上「求不得苦」,欲望不能滿足我們,就會苦;還有「怨憎相會」、「愛別分離」及「五陰熾盛苦」。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觀凝/繪.提供

五蘊皆空的「五蘊」,又叫五陰。陰是蓋覆的意思,如同房子的屋頂能遮蔭、大樹能遮蔭。人,有五個東西會把我們的本性真如遮蔽。哪五個東西?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色、受、想、行、識五蘊積聚了以後,就會像熾盛的火焰般燃燒,這個「我」也就要受無常之火燃燒了。

  

我們讀《釋迦傳》的時候看到,佛陀從王宮裡逃出去後,許多大臣們在後面追趕:「不行!你不能出家,你的父王要把王位交給你,你的姨母在那裡叫喊著你的名字,全國人民失去了領袖,都非常哀傷,大家都希望你趕快回去!」

  

佛陀怎麼說?他說:「我告訴各位,當房子失火時,如果我已經逃離了這間房子,你還會再叫我進去嗎?我怎麼能這麼傻呢?無常的宮殿、無常的人生燃燒著我,而我已經離開了無常燃燒的火了,怎麼能再回去呢?」

  

「你不能出家,王位多麼尊榮,國家的財富很多,你可以擁有的權力很大,美女、醇酒很多,快樂是享受不完的,回去吧。」大臣們說。

  

釋迦牟尼佛回答:「不能!在你們看五欲是很快樂的,但是在我看來,五欲是什麼?等於吃下去的東西,我把它吐出來了,你還要叫我把這個東西吃下去,我是吃不下去的。我已經捨棄五欲的生活,儘管你們說有多少人想念我,但我知道我正是因為有想念、有愛,所以必須去學道。」

  

人生等於甲、乙兩人從兩個方向走來,在交會點相會一下,然後就各奔西東。就如俗語所說:「夫妻本為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色、受、想、行、識就像火焰交織般,因緣散了,一段時期的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人身難得,我們不能對自己的生命馬馬虎虎!

  

我們要想離開苦,就必須知道苦從哪裡來?苦的來源找出來,我們才可以脫苦。

出自《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新版】作者:星雲大師,有鹿文化提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