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進不懈,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想,這麼好的經典再不譯成中文,中國人哪能得救?你看,一個中國人跑到印度,居然當起校長,還作了五年,他把一天當一輩子用啊。再看看當前,有些信眾我覺得很可惜,接觸佛法那麼久了,八關齋戒也受了,菩薩戒也受了,一忙起世間的事情,還是丈夫、孩子、妻子擺前面,佛法忘光光。表示他內心的執著完全沒有放下,學佛只是休閒活動而已。
記得當初我想出家,家人反對,那時候師父正要建設慧日講堂,他告訴我,頭期款少了三千八百萬。我算一算,如果將我兩棟房子賣掉,正好夠這個數目,不過結婚當時已經跟太太說過:「我的就是妳的,妳的也是妳的,全部財產都用妳的名字,我落得輕鬆自在。」這時候後悔了,我想房子若是我的該有多好!立即可以布施。一番思考之後,想了一個權巧方便的辦法--找我太太交換條件。我說:「這樣好不好,妳把兩棟房子賣了,布施給師父,我答應妳不要出家。」周旋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拐到,我想算了,出家吧!不能滿足布施的心願,心裡一直不太舒服,兩間房子能作什麼?留這麼多錢幹什麼?能幫助生命的苦嗎?
經典中提到,末法時期的眾生不容易修行,我一路走來,從種種所見所聞中,自己也深有同感,從此更確定必須依靠念佛,眾生才能得救。各位,不必等到死後,只要看破放下,一心念佛,必定與阿彌陀佛相應,甚至感應。只是大家會想,我還年輕,還沒玩完,還有什麼什麼,一旦放不下,就有障礙。所以佛要我們思惟人身難得,生死無常,不要再對世間有任何執著了。
◎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有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布施者,於六度中最易修習,是故先說。譬如世間諸所作事,若易作者先當作之。是故先說布施波羅蜜多。六度彼岸,布施為門;四攝之行,而為其首,猶如大地,一切萬物依之生長。以是義故,先說布施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先行布施波羅蜜多。《發菩提心經論》
◎欲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應當先發五種勝心。云何為五?
一者,於諸有情普發平等大慈悲心,二者,於一切種智心不退轉,三者,於諸有情起親友想,於險難中誓當救護,四者,常於有情起負債想,五者,恒懷慚媿何時償畢。能發如是五種心者,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理趣般若經》
◎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大薩遮尼揵子經》
◎《攝大乘論》云:「慳惜是多財障。」不慳,為無貪之一分,是心不貪著,能隨人所需,一切給予。
◎惜財不布施,藏舉恐人知,捨身空手去,餓鬼中受苦,飢渴寒熱等,憂悲常煎煮。智者不積聚,為破慳貪故。《大薩遮尼揵子經偈》
◎世間有四件事物絕對不可長久:一、常必無常。二、富貴必貧賤。三、合會必別離。四、強健必當死。《出曜經》
◎眾生在世,有七件事情,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的,這七件事是:一、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三、病不可避。四、死不可避。五、罪不可避。六、福不可避。七、因緣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