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慣性思維,這讓大家只關注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忽視有害的一面。甚至還有應對惰性,怕面對現實後,就得要解決它,所以總會心存僥倖。
弘一法師說:「不嗔,嗔習最不易除;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其實是說,嗔心是要不得的,一旦沾染上就極難根除。一個人一旦有了嗔心,則會失去理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障」就會出現,阻礙人們的修行之路,不可不令人畏懼!
嗔心會讓我們產生怨恨,怨恨他人,怨恨社會,恨天,恨地,每天都會變得鬱鬱寡歡,看不到陽光。為此,當嗔心一出現,我們就應該把自己的心胸放寬一點,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寬容,這樣內心才不會出現「百萬障門」。
逆境是所有人都不愛的,就像痛感是個警訊,讓我們立刻停止這個傷害的動作。其實逆境也是一樣,它讓我們看到順境時的幸福,學會反思和感恩。
佛印是蘇東坡的一位好朋友,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參禪悟道。兩人交情很好,蘇東坡就經常戲弄他,開他玩笑。
:「你看我像什麼呢?」
佛印睜開眼睛,老老實實地說道:「我看你像是一尊佛!」
「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麼嗎?」蘇東坡又想惡作劇。
佛印搖頭道:「像什麼?」
蘇東坡哈哈大笑:「你坐在那兒,完全就是一堆牛糞嘛!」而佛印只是又閉上了眼睛,並沒有搭理他。晚上回到家中的時候,蘇東坡就得意地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完以後,就笑著說道:「哥哥呀,就你這樣的悟性還去參禪悟道啊!參禪注重的是明心見性,心中有佛,眼中才會有。佛印說你像一尊佛,說明他心中有佛。而看他像堆牛糞,你說你自己心中有什麼呢?」蘇東坡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外在世界,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你所看到的,也僅僅是我們內心所擁有的。你內心是什麼樣子,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狀態。
有句話說:「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如果什麼都不做,就不會有成功和失敗,能夠失敗,就證明了你勇於挑戰了自己不會的事情。」
就如《佛祖心》雜誌常言有句廣為流傳的佛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位蓋世魔頭放下了手中的刀,真能成佛嗎?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唯有他心中所有執念,曾經的世界觀,以及一切想法崩塌,不復存在,方可成佛。
人為什麼會痛苦?因為在乎的太多,執著的太多,過多的欲念與牽絆,讓我們無法前進。如果能夠定下心來,分辨裝在心頭的,究竟那些是雜務?那些是正道?必定可以清空心靈,回歸澄靜。
為此,生活中,當遇到各種困境的時候,把自己困在問題裡面,眼睛必定看不到光明的答案,我們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遠一點,沒必要讓這些厭惡的情緒持續地影響我們的心境。
心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只有即時清除欲
念超越雜念的牽絆,才能成就靈魂的自由。
欲望和雜念的確是桎梧心靈的枷鎖,只有勇於打破它,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處處是青山」的愜意。
昨天已經是過眼雲煙,一去不復返;明天還是個未
知數,可望而不可即,再怎麼惶惶不可終日,也不過是自己的空念。只有今天,才是實實在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也只有認真過好當下的時光,抓住當下的快樂,才能夠獲得快樂的人生。
《佛祖心》雜誌使我深刻知道,貪、不是只有貪財
叫貪,貪物、貪色、貪吃、貪睡、貪享受等等皆是貪,只要想多得即是貪,貪是源頭,因貪而想得,因得不到而起瞋,若得到卻起驕慢。貪瞋痴慢全數俱足,貪瞋痴慢愈重,七情六慾愈強,如此念念不斷,念念造業,所造的業形成了無形的業障籠罩全身,汙染內心,致使自己身心不健康。因此不如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足常樂者,多多益善,功德不斷,連綿不絕,助人者皆為快樂之源。
感謝《佛祖心》雜誌堅持地把這份好的信念傳遞到世界各地,使世界各地處處皆有《佛祖心》雜誌的一份溫暖動人的事蹟,也讓每個讀者因此都收穫良多,受益到這份功德,並且把這份「大愛」傳遞下去,唯愛能夠化解一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