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清同治年間,浙江普陀山秀隱寺僧人及林(中國人)、大機(日本人)兩位,攜帶觀世音菩薩佛像,搭船到外地化緣,途遇颱風,漂流至台北渡船頭(今台北橋一帶),兩僧下船,遇到商人李佑,李佑欲到大稻埕做生意,向觀世音菩薩祈求生意順利,相當應驗。於是,李佑回船還願,遂於蘆洲建廟奉祀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即為蘆洲湧蓮寺。
傳奇
蘆洲一帶原為泉州府移民的地區,嘉慶年間,海盜侵犯淡水,蘆洲壯丁立刻組織隊伍,去救助淡水的泉州移民。而新莊、林口一帶的漳州、客家移民,卻乘機進犯蘆洲,蘆洲留守者於是祈助於國姓爺,神諭指示以婦女偽裝成壯丁,大張旗鼓欺敵,並連夜召回支援淡水的人馬,蘆洲後來果然得勝。而此國姓爺現奉於此寺後殿。
早期因為湧蓮寺極富盛名,外地信徒亦多,有富商認為交通不易,需先乘船至新莊港口,舟車勞頓方至蘆洲。因此,欲將廟移至交通便利的新莊,多次請求,卻不得到神明應允,後富商三次敲鑼打鼓迎神遷徙,三次皆遇暴雨,再請神諭,果真不得允許。
二次世界大戰時,不少被日本徵召的蘆洲子弟台籍日本兵,皆往湧蓮寺求取香火,方投軍旅,戰後,許多返鄉軍人陳述了他們所遇的神蹟。甚至,有當地居民宣稱看到艋舺龍山寺與蘆洲湧蓮寺的觀世音菩薩同時顯靈,移開美軍的空襲砲彈,避免炸傷無辜。
建築之美
湧蓮寺廟宇建築體座落於蘆洲市街中心的得勝街與成功路口,整體建築為前半部的湧蓮寺與後半部的懋德宮合祀型態的廟宇,早期以傳統閩南式平面四合院式廟宇建築,歷經日治時期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以及民國五十五年的兩次重建,現行建築主體則是民國七十年再次擴建,成為以鋼筋水泥為主體的現代樓宇寺廟。
湧蓮寺在各殿屋頂結構上採用大量的歇山頂及重簷形式屋頂,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在各殿使用各種造型的藻井,成為湧蓮寺的最大特色。湧蓮寺在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彩繪、木雕、石雕等方式,最特殊的技法是有為數不少的飛天樂伎雀替,在其他寺廟尤為罕見,在後殿懋德宮前方,裝置了佔滿壁面以鄭成功史蹟為主的青銅浮雕,中間為「荷蘭降鄭圖」,左右各為延平郡王簡傳、鄭成功坐像,懋德宮沿革志等,這種以大片現代化式青銅浮雕裝飾的作法,在臺灣廟宇中也十分少見。
奉祀神佛
湧蓮寺正殿:
主祀神明──南海觀世音佛祖尊像。附祀──善才、龍女、韋馱、伽藍護法。
三寶殿: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配祀──迦葉、阿難二尊者。
天王殿:四大天王。
風(南方增長天王)
調(東方持國天王)
雨(北方多聞天王)
順(西方廣目天王)
玉皇殿:
主祀神明──玉皇上帝。
配祀──三官大帝、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文昌帝君、魁星爺、高元帥、李天君、楊天君等。
懋德宮後殿:
主祀神明──延平郡王,又稱國姓爺,明末永曆年間開台有功,萬民奉祀。
附祀──萬禮、甘輝二將軍。
配祀──湄洲天上聖母、註生娘娘、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眾神殿:
供奉有媽祖、土地公等,另祀西秦王爺、田都元帥。
金佛祖
湧蓮寺以一萬兩黃金、市價四億兩千五百萬元打造的觀世音菩薩聖像,重達三七五公斤、高六.三五台尺(近兩公尺),號稱全國最重量級的金觀音聖像。
湧蓮寺總幹事鄭瑞銓表示:「要做就要做最大的!」十五年前就曾獲神明指示,經過多年反覆溝通、討論,如今總算成就心願,將黃金觀音聖像供奉於三寶佛殿,更裝設指紋認證機、防彈玻璃、廿四小時保全,務必保護金佛祖聖像安全。(金佛祖開放參觀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
編輯小語:
本月份適逢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農曆二月十九日)。特別企劃介紹蘆洲湧蓮寺──全國最重量級的金觀音佛祖聖像!歡迎佛弟子眾善信前往湧蓮寺禮佛參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編輯部編整.採訪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