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調伏貪欲者,身心淨如泉水,自由如天空的雲朵,不抓取、不貪戀,也不為晴天雨季生起執著。這樣的人,活出平安、吉祥、寧靜,如是之人,即是世間幸福之人。
幸福的定義,俗世圈,離不開,財、色、名、食、睡這五項,然而人們習於汲汲追求的幸福,卻是佛陀認定為走向「地獄」的五扇門,因為,這些欲望,帶來更多的欲望,如同吸食的「毒品」。地獄不是誰推你下去的,而是你的心造就出來的。為了滿足財、色、名、食的欲望,人們不惜相互殘害,每天的社會新聞,犯罪的事件都離不開財、色、名、食。「睡」這個欲求,深層的含義是身心貪戀於鬆散、昏沉、懈怠的狀態。一個人的心若失去清明、禪定、友愛,被欲望的鐵牛牽制著,即是活在地獄的燒痛。
調伏貪欲,即名「勇士」,唯有勇士,才能享受幸福的果實。用一則故事,來談談,佛陀的幸福的主張。
佛陀來到善覺王(外祖父)統治的天臂城遊化,有釋迦族的信徒供養佛陀的食宿。有一天,幾位雲遊的年輕比丘,準備返鄉結夏安居,臨行前來拜別佛陀。
佛陀和他們說,你們當禮敬長老比丘舍利弗,他的智慧高超,堪為你們修行的典範,他在不遠處的樹林禪坐,你們可向他請教。
「舍利弗長老,我們打算回西方去安居,已向世尊辭別,世尊指示我們前來向您請益佛法。」
「你們回到西方,有不同族類的眾生,其中,有人問起你,『你們的老師都教你們些什麼呢?你們要如何回答世尊所教導的殊勝法義呢?』
年輕比丘們,感到困窘,他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向世人說明佛陀的教法。
「你們應當這樣回答:「世尊就教我們調伏欲貪!」
如果他們進一步詢問:「從哪裡去調伏欲貪呢?」
「世尊教導我們從色、受、想、行、識五蘊處調伏欲貪。」
他們若再提問:「為何貪欲會製造問題呢?為何要要從五蘊處調伏它呢」
「人們貪著色、受、想、行、識,繼而生起憂、悲、惱、苦、愁等。解鈴還須繫鈴人,貪欲產生的問題,我們要從五蘊處調伏欲貪。」
「離開貪欲者,從此不再與不善法為伍,當生得安樂而沒有苦迫、障礙、熱惱,死後能生在人天善處。離貪欲者,是名平安、吉祥之聖人。」智慧第一舍利弗如是演說佛陀的幸福主張。
二千年前,二千年後,人們依舊在追求:從今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佛陀的幸福主張,何其簡單,沒有華麗、繁複的理論,他所教導的只是:調伏貪欲,直面我們每一念的「色、受、想、行、識」,那一時,我們是活在佛陀的平安、吉祥的聖者,還是成為五蘊「戲法」的惡魔呢?
佛陀的幸福主張,願人人都能依教奉行,建造一個無執無礙無貪的幸福國土。
出自:《世界是一面鏡子》,滿濟法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