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華髮的李森林,手持電動鑽石刀,屏氣凝神地精雕細琢手中玉石,深怕一個手滑就前功盡棄。這位國寶級玉雕佛像大師已高齡八十二歲,每次投入創作時,專心致志,彷彿聽不到世界任何聲音,全副身心靈,都只為刻畫出夢中觀音飽滿莊嚴的法相,他道:「這不是我的菩薩,是大家的菩薩。」
李森林是中國古玩研究學會創始人,從古文物鑑賞家轉而從事玉雕佛像,緣於六十歲時「夜夢觀音」的傳奇。原來當年他在上海投資玉雕廠,卻因飾品走現代設計風格,不受市場青睞,經營陷入困境,原欲關廠,他當晚就在夢中受到觀音菩薩指引──工廠不能關,而是要「改雕觀音與諸佛菩薩」。
由內而外 法相攝受人心
「夜夢中,觀音菩薩叫我注意看祂。」李森林記憶鮮明,菩薩要他仔細端詳面容,點化他未來雕琢佛像,必須忠實呈現如祂一般慈悲莊嚴的法相。李森林最初請廠中師傅雕刻,但成品就是和夢中法相相去甚遠,「我受不了,就自己來。」耳順之年的李森林,就此從完全不會玉雕的門外漢,開始手執雕刻刀,雕琢出夢中觀音的輪廓,「當時我還怪師傅不用心,沒想到師傅回我:你夢中見過菩薩,我又沒見過。」正是這句話,讓他體悟到自己的使命。
李森林的兒子李才白,人生第一位皈依師就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比其父親更早接觸佛法,李才白道出自己的觀察:「父親擁有三十多年文物素養的底蘊與美學,觀音菩薩夢中示現,是喚醒他宿世的天賦才華,讓他在六十歲那年,全力以赴承雕諸佛菩薩法相。」
每次李森林開臉時,都會恭敬祈求菩薩幫他定心,讓他很快心無旁騖,在一刀一刻、一琢一磨間完成臉部法相。玉雕佛像最難不是外相的面容輪廓,而是如何展現菩薩悲憫眾生的神形氣韻,李森林分享:「要嘴笑目笑(台語),天庭要開闊飽滿展現慈悲,眼神須流露出智慧,嘴角上揚象徵喜悅,鼻梁堅挺代表堅毅。」
李才白也指出,由於玉雕通常僅一次創作機會,過去玉雕佛像創作者,因工具簡陋,外加材料昂貴,僅勾勒簡單輪廓造型,「但我父親的心意是盼戴玉雕佛像的人,能生起歡喜心,長養佛性,因此不能去繁就簡,堅持法相一定要慈悲莊嚴,攝受人心。」
李森林二十多年來一心一意投入玉雕佛像創作,年逾八十的他,不斷融合傳統與現代藝術技法,不僅展現玉雕工藝的設計美學,更讓作品饒富文化、心靈與宗教涵養,「菩薩不是拉著我的手雕刻,而是啟發我的心,讓我由內而外創作出祂莊嚴慈悲的神態丰采。」他道。
先以「玉」鉤牽 後令入佛智
二○○二年,李森林受邀創作的玉雕五方佛,安置於西藏「大昭寺」覺沃佛佛冠上,這殊勝因緣讓他迎來觀音二度入夢,這次祂以音聲囑咐李森林要「更謙虛,行菩薩道。」李森林也謹奉教導,在玉雕藝術與生活修行道路上,力行自利利他。
二○○七年,李森林受邀在台北佛光緣美術館舉辦個人首次玉雕佛像展,之後時常巡迴海內外,也曾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佛光山、大華嚴寺、台中大甲鎮潤宮等宗教團體,創作玉雕作品。而他的創作〈無限大愛〉,更在二○一二年榮獲中國大陸嶺南玉雕藝術菁英獎。
李家父子倆一位創作,一位推廣,攜手弘揚佛法,「我們是先以『玉』鉤牽,後令入佛智」李才白希望玉雕佛像能成為接引更多眾生入佛門的一座橋樑,讓更多人能藉由玉的機緣深入經藏,親近道場,「因為唯走入佛法教育的內涵,生命才能真正有所成長。」
文: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人間福報提供
圖:瓔堡玉苑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