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開風氣不為師── 我對佛教有些什麼創意(八)

為了佛教,我好像什麼都要去做。我要為佛教「但開風氣不為師」;我要為了佛教「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我要為佛教「發心走出去」,努力帶動佛教走向人間、走向社會。我好像忽然看到萬千的群眾,在向我招手,我必須要弘法利生,我要為佛教開創新局。

為提倡素食、培養慈悲護生之心,於佛光山舉行的素食園遊會,製作長達一百公尺的壽司供人品嘗。1987.12

園遊會

精神食糧說過了,還是要說一說與民生最有直接關係的──吃的問題。

我初到台灣雲遊各地,看到寺廟裡辦法會,都是「辦桌」吃飯。今天某寺院開了六十桌、一百桌,就能知道多少人來參加法會。但是,我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可以開那麼多的桌,也沒有那麼多的費用來「辦桌」,我只能提倡「小小的布施,細微的供養」,讓法會的舉行、信徒的淨財,能夠細水長流。

在精打細算下,我設計了園遊會的方式,來解決吃的問題。因此,佛光山開山四、五十年來,大部分都是過堂吃飯;上千人還可以過堂吃飯,若是上萬人就以園遊會的方式用餐。就像日本人發起吃便當,這對於一個民族的發展非常重要,他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吃的上面,一個便當,簡單、迅速,很快就可以解決吃飯的問題。

佛光山於一九六七年開山,一九六八年佛學院院舍落成,原本只有預算五百人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一下子來了五萬人。一時之間,吃飯成了急須解決的問題,只能盡量分散群眾到各區域用餐。

佛光山台北道場 東方阿閦佛  編輯部/攝影

同樣的情況,一九九二年澳洲南天寺舉行奠基典禮,原來只預備三百人來,但是典禮一開始,信徒人數已達到五千人以上。後來我想到,最好解決的方法,還是園遊會。一百個攤位,一個攤位準備二百人份,就可以提供二萬人吃飯。即使來了五萬人,我將就一點,也還能應付。果真,在佛光山一試成功,大家也吃得很快樂。所謂園遊會,就像大家聚集在一個公園裡,一面遊賞風景,一面自由餐飲,彼此也可以來往交流。

這也好像是佛教過去提倡的「無遮大會」,平常集會幾千人、上萬人,廚房裡的人,都是忙得暈頭轉向。但假如我設立一個攤位,就可以供應一千個麵包;我設立一個小站,提供涼粉,也不用燒煮。所以,佛光山在舉辦各種活動當中,用餐的場地不夠了,發明園遊會,就非常管用了。

好比一九九六年南華大學開校啟教典禮,就是以園遊會的方法解決與會者用餐的問題。記得時任副總統夫人的連方瑀女士,也前來參加,並到園遊會上每一個攤位參觀,與大家同樂。佛光大學在十週年(二○一一)的校慶園遊會上,連馬英九總統都前往炒米粉,與同學比賽,十分快樂。

又如,二○○九年國定佛誕節,國際佛光會首次在總統府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浴佛,十萬人以上的集會,怎麼用餐吃飯呢?我們設計了四色的「佛誕餐」,用菠菜、薑黃、紅麴、白米調和成四色,搭配不同內餡,簡單方便,又環保營養,向廠商訂購,雙方都得到便利,輕鬆解決了吃飯問題。另外再搭配「佛誕糕」、「佛誕餅」與十數萬民眾共同慶祝佛誕,也持續了八年,這是佛光史上值得紀念的一頁。

佛教在集會的時候,都會唱「南無海會雲來集菩薩」,園遊會裡人來人往,真像是「海會雲來集」;佛教也提倡「禪悅為食」,園遊會時的大眾歡喜,不都正合乎佛意嗎?

佛陀紀念館落成典禮。2011.12.25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要落成了,大家都問我:「餐廳在哪裡?」我有餐廳,但在餐廳裡不一定只供應吃飯。這裡餐廳空間大,可以集會,可以聯誼,還可以辦講座等。我的構想是,吃飯可以在走廊,可以在樹下,可以在山邊,也可以在草坪上。只要你拿一份簡餐、一個便當,就可以與家人、朋友、同學等,任選一個地點坐下來享用。所以,佛陀紀念館落成的請帖裡面,我就請負責的職事寫明:「因為人多無法宴席接待,只有簡食供應,希望大家諒解。」

中國人是一個重視吃的民族,但有時候對於吃太浪費了。一桌飯菜,還沒有吃到三分之一就不吃了,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浪費掉了。如果社會各地的集會可以用便當、用園遊會的方式倡導簡食,那時,國民的生活,財力、體力、智力一定會提升。「吃」,包含了很多的智慧,彼此交換意見,體力、財力、願力一定會提升,為什麼捨此而不為呢?

摘自《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星雲大師著,文圖:佛光文化提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