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創會理事長吳文彬先生(上)

從父親的畫作來看傳統工筆畫

台灣有許多人,在父母年老之後,常常會放棄手邊的工作,回到老家,比方說幫年邁的雙親務農、養魚,或是繼承即將失傳的手藝 … 我的父親 – 吳文彬先生,他是傳統的工筆畫家,他在 2013 年過世,面對父親留下來空空蕩蕩的書房,我感覺我慢了一步,心中充滿了不捨與徬徨!

吳文彬先生 2010年

范曾先生,他是一位很有名的中國畫家,他曾經寫文章說道:「於工筆人物上承虎頭下接李公麟仇英,與並世諸公陳少梅晏少翔推為三傑。」說實在,全句看完,您可能也不知道范曾先生到底在說什麼?虎頭,說的是顧愷之,名號為虎頭將軍,他是東晉時期的大畫家,繪畫線條猶如春蠶吐絲,傳世名作是女史箴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李公麟與仇英,分別是北宋時期與明代的畫家,也是專長於人物畫,仇英尤其擅長仕女。陳少梅是民國初年的畫家,英年早逝,成就非凡。晏少翔是現代的畫家,父親的老師,以百歲高齡於2014年過世。所以,范曾先生其實只想表達一個概念:父親是一位傳統的工筆人物畫家,依循著傳統進行傳承。只不過是從這以上的區區數詞,大概就可以感受得到,現代人與傳統藝術,似乎已經是越走越遠,幾個字也說不清楚了。

吳文彬先生 2006年

上一個癸未年是 1943 年,父親是出生於1923年的北京,因此可以知道當時父親年約二十。我們手邊留下來一幅當時在北京的舊作:「明妃出塞」。明妃是誰?就是漢代的王昭君,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就是因為她當時的出塞,遠嫁匈奴,換取了漢代數十年的和平。因此,我們想當時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作畫的題材是傳統歷史人物,對比於現在的二十歲年輕人,他們似乎也不太知道誰是「明妃」?意義是什麼?現在二十歲的年輕人都在討論什麼?喜歡什麼?他們還在看三國、水滸嗎?還是喜歡哈利波特?這前後的對比,期間還不足百年的時間,一切的傳統與價值,似乎都已經不復以往。

1944年,父親進入的北平藝專就讀,在當時,國畫論戰已經經歷了十多年,許多堅持傳統的畫家與主張引入西法的畫家,不斷的爭論。1945年二戰結束,北京從日本占領區回到中國政府的管轄,當時的國民政府指派徐悲鴻先生接掌北平藝專,擔任校長,徐先生的主張是西法改革國畫,後來北平藝專改制為中央美院,這個舉動算是影響了後輩的學習,進入了全面改革的時代。我不是專家,我無法評論好與壞,父親辭世之後,我今天只是站在父親的立場,嘗試比較傳統與現在的情況,請讀者們思考看看,傳統的畫家,他們的思想觀念到底是什麼?所呈現出來的繪畫作品,到底內涵是什麼?

史湘雲 吳文彬/創作

史湘雲,1991年

這件作品是晏少翔老師與父親的跨海合作。1939年,父親當年16歲,在北京,加入雪廬畫會,就與晏老師有了不解師生之緣。1991年,父親在台灣創立了「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有感於傳統的失落,因此在1994年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名家工筆畫展,這幅作品當初就是參展的作品。師生隔海距離超過數十年,依舊維持好默契展現在這件作品之上。2019年 7 月,「中華民國工筆畫學會」的年度會員聯展,承蒙理事長與各位的不棄,讓筆者帶著晏老師與父親的遺作參展,心中無限感恩。

說道史湘雲,我想,現代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她。她是《紅樓夢》中的人物。在原著的六十二回中《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就是描寫史湘雲酒醉臥睡於芍藥花叢的石板凳上。這段文字據說足與「黛玉葬花」、「寶釵撲蝶」並列為《紅樓夢》最唯美之情節。可惜,現在人很少閱讀《紅樓夢》了,也沒有機會利用文字來想像當時的情景。傳統的畫家,就是在讀過文字之後,設想情景,利用自己的藝術技法,把這個美景,透過自己的體會,給繪畫出來。雖然沒有人見過《紅樓夢》中的史湘雲,只有文字的描寫,所以一切一切都是想像,這也都是「寫意」的手法。

春夜宴桃李園 吳文彬/創作

春夜宴桃李園,1986年

相同的概念,《古文觀止》中,李白有一篇文章 – 「春夜宴桃李園序」,全文雖然只有 117 個字,卻也描寫了天地光陰,描寫了秉燭夜遊,描寫了同歡同飲。可是,事實上,也沒有人看過當時的情景,傳統畫家就依據自身的體會,繪出了一件作品,試圖利用藝術家自己的美學概念,告訴大家李白文字的意境。春夜宴桃李園也曾經被明代的仇英,還有清代的冷枚畫過。當然,每位畫家的體悟與思考不盡相同,因此畫作是不可能相同的。傳統藝術的美,其實就藏在這許多不同詮釋當中。

《古文觀止》在今天,似乎也不普及了,會讀、能讀的人不多,因此無法深入品味其中文字的涵義,更無法體會其中的意境。父親曾經說過這類是所謂的「故事畫」。傳統的畫家利用筆墨來寫實,欣賞繪畫的人從筆墨的表達,會意畫中的情趣。比方說:畫中用幾盞燈來强調晚間,暗示欣賞畫的人,這必然是一幅夜景。傳統繪畫只須寫意不須寫實,只是這種概念,已經得不到多數人的關注。

吳傑,吳文彬先生之長子,藝術門外漢。父親過世,遺留許多藝術遺產,才意識到如果不傳承,會對不起父親,因此不計成本,接手傳承推廣的工作。吳傑有三十年資訊科技的工作經驗,也是「大數據框架」台灣的負責人。
話界畫 YouTube QRcod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