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說喻》-六度波羅蜜

《星雲說喻》系列書籍

編者的話

臺灣電視臺開播初期,民風保守,佛教相關節目無法於電視臺播放。直至七○年代,臺灣僅有的三家電視臺,陸續開始邀約大師開闢佛教弘法節目,由《甘露》到《信心門》,由《佛學講座》到《星雲禪話》,由《每日一偈》到《星雲法語》等,大師當時「遊走三臺」,可謂臺灣電視史上的特例,更為佛教的電視弘法,開啟先河。

一九九四年六月,大師應邀在臺視宣講《星雲說喻》。大師綜觀古今,舉出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見聞故事,以簡短巧妙的譬喻,引導觀眾以智慧跳脫生活的困境,得到解脫自在。每天五分鐘的節目,如智慧的甘霖,化解無數觀眾的熱惱。之後,應觀眾要求而將節目內容付諸文字。

此套《星雲說喻》特從大師千餘篇文章中,擇錄部分內容,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分類,方便讀者系列性閱讀。

種一收十

種一收十

為社會辦大學,是我幾十年來的心願,但是建設大學的經費相當龐大,不是我一個人的力量可以辦到的,需要靠十方信施齊心完成。因此發起「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運動」,以匯聚眾人的力量,共同成就。這項運動的發起,其中有一個因緣:

有一天,籌辦佛光大學的慈惠法師,提到一則經典裡的故事:「不能小看一塊錢的力量,一塊錢有無量的功德啊!好比尼拘陀樹的種子雖小,長成的大樹卻是枝葉繁茂,蔓生四方,每年落下的果實就有數萬斛之多,種一不但收十,甚至收百、收千、收萬哪!」

後來慈惠法師發起「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運動」,每人每月只要捐助一百塊錢,連續三年。這項活動承蒙許多人的護持,至今仍持續進行。

贊助一百塊錢辦大學,將來成就的是一個碩士、一個博士,成就的是一個社會的棟梁、一個學者專家,委實是一項有益於社會人類的善事。只要有心,雖然只是一百元,其貢獻卻是不可計量的。

所謂「滴水雖微,可以穿石」,雖然是布施小錢,但積少成多,也能成就大事;小小的善舉,也能成就大功德。《雜阿含經》提到:「淨信心惠施,此世及後世,隨其所至處,福報常影隨。」《大智度論》也提到:「好施之人,為人所敬,如月初出,無不愛者。」布施結緣要能持之以恆,要能心甘情願,以歡喜心來成就好事,功德必定不可限量。

佛光茶

佛光茶

盛唐時,禪門僧侶飲茶成風,到了宋代更演變成為叢林的制度,甚至日僧最澄、空海、榮西大師到中國求法,也將禪林飲茶的方法引進日本。

禪門中有所謂的「趙州茶」,這是指什麼呢?原來是過去有學人來參訪趙州禪師,一見面禪師就問:「曾到此間麼?」

學人回答:「曾到。」

禪師說:「吃茶去。」

不久,又來一個學人,禪師就問:「曾到此間麼?」

學人回答:「未曾到。」

禪師還是說:「吃茶去。」

一句「吃茶去」就是趙州傳道最好的話語,吃茶的人多了,趙州的禪法也就隨著廣布。

我想,佛光山是大眾群策群力共同成就的,我應該如何感謝大家呢?幾番思量後,我決定在大雄寶殿東單的東禪樓一樓,以及靠近接引大佛的龍亭裡,設置「佛光茶」,平時有專人供應茶水,以供十方大眾飲用。多年來,「佛光茶」不但為萬千信徒稱道,乃至韓國性愚法師也在《茶與禪》中推薦佛光山的「佛光茶」。

一杯「佛光茶」,有著眾多信徒的發心;一杯「佛光茶」,傳達了我們對十方大眾的感謝;一杯「佛光茶」,含藏著濃濃的人情味;一杯「佛光茶」,更代表了佛祖的心意。希望這一點心意,能夠傳遞給每一個人,讓人人心中都有暖意,都有佛。

摘自《星雲說喻》「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香海文化文圖提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