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次心靈悸動

3.《小羊女》
誰家碧綠青草地,悠閒小羊泛白皙,迎風惝佯低頭看,或坐或臥兩相宜。
誰家有女初長成,烏溜髮辮垂迷濛,手握紫花默禱念,小小心思透純真。
羊兒羊兒快長大,為你遮風蔽雨打,一生二來三生四,換得銅錢好濟家。
悠悠蕩蕩小心願,朝朝暮暮又年年,顧家愛家志氣伸,純真乖巧惹愛憐。
說明:林穎英館長自述小時家貧,常常幫家裡養雞養鴨,看到別人家養羊,當時最大心願就是有一天,能擁有一大羊群可以放羊養羊,希望羊兒快快長大,大羊再生小羊,賣得好價錢幫助家裡,小小心願,稚氣未脫,羊兒的神情和小女孩的願望,由施金輝大師充分表現在膠彩畫布上,天真純樸。

4.《歸》
夢迴舊時少輕狂,牛鈴犬吠聲悠揚。
紅妝彩帶扶嬌羞,漫漫路遙到斜陽。
美人歸,好兒郎,青春作伴返故鄉。
相思本是濃醇酒,感時濺淚入愁腸。
說明:林穎英館長在年輕少女時代,是眾多男同學追求的對象,施金輝大師也不例外。施大師當時以類似清代郎世寧的畫風,畫出了能夠抱得美人歸的心境,有投射的心理作用。整個畫面以中國北方的山徑為背景,一位莊稼漢子牽著一頭黃牛,黃牛脖子上的牛鈴在搖晃中沉沉作響,牛背上搭坐著一位包著頭巾的少婦,面露嬌羞,內心又嬌又喜的神情,後面還擔著行李或是嫁妝,漢子小心翼翼拉著黃牛維持牛步穩定以免少婦顛簸,疼愛之心溢於言表。前面有隻黃犬開路,回頭張望,似乎想急著趕路又回頭催促,一快一慢的張力,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生動趣味。

5.〈持經觀音〉
聲聞持經觀世音
覺照內通光華明
最勝境界微妙智
不循根塵歸元真
「持經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三,亦稱「讀經觀音」。《普門品》曰:「應以聲聞,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觀音手持法器「經典卷軸」代表著智慧的象徵,此觀音常以手持或閱讀經卷而為顯化。
施金輝大師在創作「持經觀音」,以樹葉作為背景圖案,將各式各樣的葉形巧妙搭配在寶冠、耳墜、瓔珞和手鐲上,樹葉纖維本是製作紙張的原材料,紙張記載佛經成了寶典,象徵佛法智慧,觀音手持經典朝下,像是正在孜孜不倦傳授佛法的智慧,經典雖未展開,但是透過手感和垂目,讓參觀者可以隱約感受到「持經觀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的感覺。施金輝大師三十三觀音膠彩畫現典藏於「空相美術館」,歡迎大家前往欣賞。

6.《賦予生靈》
我穿梭時空而來
日本平安時代
施大師青睞
畫我翩翩風采
我浮現畫卷舒懷
輕捻花瓣憐愛
施大師神來
許我著墨色彩
賦予生靈
如春木般青翠
如夏花般陶醉
如秋葉般靜美
如冬風般雪吹
揮揮衣袖
彷彿兮若行雲流水
飄搖兮若天花亂墜
深深吐息
欣悅兮似蓬勃生機
茁壯兮似滋養大地
我輕輕地來
賦予大地生靈色彩
我悄悄地去
留下施大師人間遺愛
畫作:賦予生靈
年代:1983年(22歲)創作
尺寸:140x280Cm、
材料:膠彩畫、紙本
作者:施金輝
典藏:私人收藏
說明:施金輝大師22歲那年,膠彩大師林玉山見到他的畫作,認為是「消逝已久日本平安時代特殊技法」,一度以為是日本遺老留在台灣的畫家所繪,直到見到施金輝本人,萬分驚訝,大加讚譽,形容其畫風蘊涵文學中真、善、美的意境。「賦予生靈」是大幅膠彩畫作,本圖案只是其中部分,讀者可以近距離觀賞膠彩繪的魅力,有朦朧又夢幻的色彩,一位花仙子悄悄對花朵吸吐,賦予生靈,花朵綻放,樹葉搖晃,周遭因此顯得生氣盎然,花仙子彷彿是自然界的一股清新,帶給眾多植物生靈歡欣。

7.《導覽》
都說慈悲喜捨,但也有秋月春風,人生故事本不同,無法割捨的是那段美麗的相逢。
佛陀故事就像一場無言的秋紅,導覽解說也不過是梅花三弄。
就算歲月如梭,葉落成空,佛陀故事的展現 ,依舊可以風姿萬種。
就算天人永隔,天涯西東,依然可以覓尋當年遺落的影蹤。
也曾相知相惜 ,也曾愛戀在最深的塵紅。
在花落之前,我已明白,這段曾經有過,來自千古承諾。
在日落之後,我心通透,使命而來的故事,終究綻放燦爛的花朵 。
說明:2016年4月24日「空相美術館」三十三觀音畫作,受到佛光緣美術館馬尼拉分館的邀約,前往菲律賓馬尼展出,由林穎英館長和馬尼拉市文化部長共同主持開幕儀式,雖說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但是美術無國界,菲律賓華僑和當地人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可見施金輝大師的觀音畫像,受到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肯定和喜愛。林館長於開幕致詞時,也闡述導覽了一段觀音的慈悲喜捨的情懷,現場各界賢達和參觀者都很用心聆聽。

8.《紫菊》
月來朦朧透紫嫣,
菊花綻放東籬邊;
起舞輕盈巧弄影,
疑似仙女下凡間。
一簇菊花能喚起一段歲月的回憶,
一輪月光能勾起一種過往的心情。
我們讀懂了自然的色彩,才知歲月的靜好。
在花好月夜,只需悄然靜心,會發現,自己的心才是靈魂的居所,能尋到生命最初的簡單。
透過月光,萬物色彩有不一樣的變幻,淡然品味,環境擺設有不一樣的呈現,我們平常視之理所當然,也有引人注目的獨特優雅。
象由心生,境隨心轉,保有一顆赤子初心,萬事萬物皆本性自然浮現。
手執一畫筆,清清淡淡,筆沾一色彩,點點灑灑,心中自有一衷情,勾勒迴轉,起承轉合,於畫作中尋一份感悟,留住剎那。

9.〈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據聞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
水月觀音的圖像在敦煌千佛洞中也曾被發現。
《華嚴經·入法界品》裡記載,善財童子去朝拜觀音的住處—普陀洛迦山。依經文上說:「爾時善財童子……漸漸遊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周遍祈求。見觀世音菩薩住在山西阿。處處皆有流泉池。林木繁茂,地草柔軟。結跏趺坐金剛寶座。無量菩薩恭敬圍繞。而為演說大慈悲經。」一般認為這就是水月觀音造型的創作源起。
施金輝大師在創作這幅「水月觀音」時,採用後方一輪明月,化作毫光,襯托觀音的聖潔光輝,觀音左手持未開黃綠色蓮花,右手作施無畏印,掌中有泉水流出,手掌化水生月,明月和水濤意象交織,呈現一種幻化的感覺,這種水月交織的概念,同時也崁鑲在觀音的寶冠、耳飾、胸瓔珞、手鐲之中。所謂「水中月,鏡中花,世事之生生滅滅,永不停息。」。心觀水相,入水而定,觀此畫,使人心生寧靜,摒棄執著,觀空相,轉自在,真正達到了「鏡花水月,塵埃皆空」的空靈境界。
以上介紹了有關「空相美術館」的概貌,以及施金輝大師和林穎英館長的精彩畫作,本美術館是由林館長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工們,共同發心來貢獻和維護美術館和畫作的持續使命,期許提供社會大眾一個可以靜心沉澱的好去處,藉以淨化人心,提升社會祥和。讀者們如果有空,歡迎攜伴於假日來本館欣賞美好畫作,聆聽導覽,感受施金輝伉儷的淒美動人故事,一切隨緣,飛花自在。(完)
圖文空相美術館提供,撰文者:費耀祖(空相美術館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