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合璧‧佛光普照」佛光山佛首捐贈儀式,在佛光山大雄寶殿舉行,雖大雨滂沱,但眾人慶幸普降的甘霖一解南台灣缺水之苦,來自各地的諸山長老、各界人士、功德主、護法信徒,無人走避雨勢,虔誠在現場迎接這歷史性的時刻。
在鐘鼓齊鳴聲中,三信家商樂旗儀隊、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鼓隊為活動揭開序幕,在獻供隊伍之後,8名來自澳、非、亞洲不同國籍的佛光山法師,扛著承載佛首的寶轎緩緩前行,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和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帶領法師群護送,從華藏玄門踏著莊嚴步伐穿越成佛大道,走進壇場,穿過紅絲絨帷幕,等待與佛身合璧的時刻。現場人士雙手合十,默念佛號,眼光緊緊隨著寶轎移動。
伴隨著佛光山叢林學院的〈讚佛歌〉旋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心保和尚、妙士法師、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等人,共同為金身揭幕;星雲大師和勵小捷則為佛首揭幕。當帷幕拉起那一刻,只見佛首高懸金身正上方,宛如釋迦牟尼佛正以淡淡微笑,垂眸凝視天下蒼生。眾人虔誠禮拜,瞻仰復原的佛像,百感交集。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表示,大師領導全球佛教徒做了許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大事,回首兩岸關係60年,從砲火相向到今日的和諧往來,大師運用佛教的大智慧、大慈悲,在兩岸散播人間佛教的種子,功不可沒。今日佛像身首合一的盛事,可讓兩岸心連心的文化交流更加落實。
「這是兩岸攜手辦喜事」,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說,透過金身合璧善舉,為實踐保存文物、重視文明的普世價值,提供最好的示範。他強調,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在淨化人心社會的同時,也促成兩岸交流,共享和平紅利,尤其大師推動「三好運動」,影響遍及兩岸,讓世人看見中華文化的軟實力。
勵小捷致詞表示,在與大師共同為佛首揭幕的瞬間,心中有異常深刻的體悟,他發現這尊1千6百年歷史的釋迦牟尼佛合璧金身,不再只是供觀賞研究的文物或藝術品,而是代表可喜可賀的善行,足以「走進兩岸僧俗大眾心間,寫進兩岸文物交流史冊」,他也向促成其事的所有人士與單位,表達由衷敬意與謝意。
勵小捷指出,大陸國家文物局2011年與佛光山簽訂「5年合作計畫」,3年來每年都舉辦一次以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展覽,至今已累積300萬參觀人次,創造了兩岸文物博物館交流的亮點。尤其金身合璧讓兩岸共同見證文物回歸的壯舉,期待雙方繼續加強文物交流,共同促成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讓中華文化之樹枝繁葉茂。
為了這樁河北幽居寺佛身來台與佛光山佛首合一的創舉,星雲大師特別題寫「金身合璧兩岸情,佛光普照一家親」楹聯,高懸會場。大師致詞時說明創作此聯的靈感,一則2002年迎請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時,出現500萬人跪地迎接盛況,讓他發現在佛陀感召下,世人可以不分你我,大家一家親;再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2015)在博鰲論壇上,反覆提出「生命共同體」主張,而這場「金身合璧」善舉,見證了在佛光普照下,兩岸不分你我,情誼深重。
大師表示,佛教源於印度而光大於中國,當今印度佛教已式微,漢傳佛教反而最有成就,此次佛身來台與佛首合一,在全球媒體直播下,可引起世人重視文化合流的重要,也可能成為流落海外諸多中華國寶重回原處的契機。他透露,近日有收藏家主動向他表達,讓手中文物回歸中國的意願,可見「金身合璧」已引發拋磚引玉的正面效應。
大師簡述流落海外幽居寺釋迦牟尼佛佛首輾轉來到佛光山的因緣,並表示,購買、轉贈佛首給佛光山的企業家,其實也在現場,可是為善不欲人知,是「無相布施」的最佳典範,請大眾掌聲鼓勵。
「兩岸談中華文化復興,佛教不能缺席。」大師呼籲,佛教不只是宗教,更是文化,華人的生活、語言、建築等都和佛教離不開關係,因此在復興中華文化的同時,佛教可以扮演重要角色,讓中華文化更輝煌、光彩。
隨後,星雲大師頒贈「佛首捐贈證書」,由勵小捷代表接受;勵小捷也回贈「佛金身重光偈」給佛光山紀念,由大師代表接受。
大師並帶領大眾一起誦念〈為社會大眾祈願文〉,在身首合璧後的佛像慈悲垂眸下,祈願人人努力行善,廣結善緣,成為福利社會的好人。
現場來賓還有台鹽實業公司董事長楊秋興、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召集人明光法師、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等社會賢達、民眾共襄盛舉。
人間社文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