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師佛曲弘法十周年紀念音樂會-織音十年在桃園圓滿落幕。明海法師一直用歌唱跟音樂來弘揚佛法,人們也透過歌唱把甚深微妙的佛法朗朗上口,潛移默化到心裏。本刊專訪明海法師,談談他的音樂弘法心路歷程……
明海法師:
很高興接受《佛祖心》的專訪。在出家前,我其實就已經看過《佛祖心》這份刊物,無論內容編輯排版或視覺印刷精美,乃至拿在手上紙張的觸感,這是一份方方面面都照顧到品質兼具深度的佛學雜誌。在目前資訊爆炸的時代,《佛祖心》能一路走到現在的第25年,實屬不易。祝福《佛祖心》不忘初心,再創下一個25年!

師父出家前是就讀哪個科系?出家前的工作是做什麼呢?
我年輕時讀的是理工,學的是機械工程,後來我發現理工並不是我特別想了解的學科。退伍之後,我自己進修大眾傳播學系。出家前我也曾在幾個廣播電台工作過,播過新聞,做過新聞節目,也做深夜的音樂跟電影節目。在音樂專業方面,也組過樂團,以及演奏鋼琴。

師父曾受大智山玄空法寺邀請至寺內音樂弘法,有何特殊的因緣嗎?
我有個以前一起玩音樂的同事,她是樂團的主唱。後來在我出家之後,我們在臉書上遇到彼此。她告訴我:她父親也是出家人!在對話中,她表示希望能介紹他父親跟我彼此認識一下。我相當樂意,朋友便開始聯繫在玄空法寺辦一場音樂會的時間細節。音樂會開始前的一個星期,我與工作人員先到玄空法寺踩點,先不動聲色的探探環境,做好事前規劃。因為出家身分的關係,怕大搖大擺前往會驚擾寺院僧眾,我們選擇從吊橋旁邊的後門進去。一進到寺院,就看到一位老和尚汗水淋漓的在整理園林。他很親切地關心我們說:有沒有人幫你們導覽啊?你們從哪邊過來的?難得來一趟可以好好看看……之後,協助導覽的法宣法師告訴我們:剛剛澆花的那位,就是我們玄空法寺的方丈全真上人。一共我們在玄空法寺做過兩次音樂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觀世音菩薩聖誕的那天,因為玄空法寺是全國百大宗教景點票選第一名,每天有非常多遊客進來參觀,而觀音誕那天人特別多,前來的遊客參觀到音樂會這裡,很多人都駐足圍觀,甚至因為想多聽兩首佛曲而超過遊覽車集合的時間……
我跟全真上人與玄空法寺是以這樣的方式結緣的。全真上人是一位很溫暖的長輩,他給人的感覺很親切沒距離,但說起佛法,卻又非常威嚴。我自己覺得,即便沒有我同學的因緣,平等慈悲的全真上人,只要有緣份,也一定會歡喜樂意與我們結緣的。

師父用音樂的方式弘揚佛法,是為了讓大家能以更簡單的方式來認識佛教嗎?
您說對了!其實我當初會用音樂來弘揚佛法就只有兩個目標:
第一:對於那些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讓他們透過音樂跟藝術的形式,跟佛教結上緣分。
在音樂會裡,其實我們也會遇到基督教或天主教徒,被他們的佛教朋友邀請來參加。當然在音樂會裡頭,我們並不只有唱佛歌而已,還有佛法的部分。音樂是一種讓心柔軟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利於講述佛法時,更柔順的讓法進入大家的內心。我時常說一個概念,我們吃飯時必須用碗來盛飯。在大家渴望佛法的內心,我要用什麼方法,把佛法傳遞給需要的人?我用一個大家能接受的碗來裝飯,光拿到碗就心生歡喜,然後看到裡面的食物就更有就食的意願。音樂、藝術,都是很好的載體。《維摩詰經》裡有一句講述大乘佛教方便權巧的思想:「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們先用眾生喜歡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就像是媽媽為了讓小孩歡喜吃飯,就把飯菜裝飾成孩子喜歡卡通人物的形象……諸如此類的方式,都是為了要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地方而給出的方法。
第二:有一些剛學佛的人,會覺得佛教很沉重,很難懂。那麼我們換另一種方法。
就像牙齒不好的時候,就算吃不了飯,但也還可以喝粥,或是喝營養品。舉辦音樂會也一樣,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方式讓大家感受佛教。音樂無國界,音樂的感動可以直接觸及到內心,讓更多人能夠透過音樂接觸到佛法,讓大家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這也是我的理想。

https://www.facebook.com/minghaifashi/
編輯部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