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5 17 00001

正覺的人生(中)-如嵩法師

2014 05 17 00001

就像我們喝水的時候,師父!你講說不可以殺生,那水裡面我們知道有很多細菌、病毒那個也是有生命的,叫我不要殺生,難道我連水都不能喝嗎?就像現在使用濾水器來過濾,把那些細菌過濾掉是不是也會傷害到,這些細菌的生命。很多居士就很會聯想,就設想了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我跟各位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這是因為不了解佛法的意涵產生錯誤的認知。

佛法講一切事物都是由我們這顆心作出發點,當我們談「生」,第一個有沒有起殺念這是最重要的。如果心,已經生起一個殺的念頭,當然你就犯了。如果你的心沒有生起殺的念頭,那到底算不算犯?那又要分開來講。以前曾經發生一件真實的事件,有一個人想要自殺,跑到大樓頂樓跳下來,結果壓死了一個小販,她自己只受了輕傷,把那個小販給壓死了。各位,那她到底有沒有殺生?有,為什麼?因為她要自殺,殺的是自己,這也是殺。再來因為要自殺,反而失誤害死了對方,難道能說,因為沒有起殺心要令對方死,她只是要殺死自己,結果死的是別人那就沒有犯嗎?錯了,自殺也是殺。在五戒當面,它所謂殺的對象主要是以人為主,也就是以人類為第一個重要的對象,再旁涉到其他的眾生。所以,今天殺了人,那五戒的殺戒就犯重,重罪。如果殺人的時候,是無心的,所謂的過失殺人,而對方也沒有死亡,當然你的殺戒犯的就輕微。但是,如果對方死亡,雖然是無心,但是事相上,對方還是死了,當然也還是算殺,只是比蓄意殺人要輕的多。

所以佛法雖說,以心作為論斷的對象;但是對方的生命有沒有喪失,這也是一個重點。所以談到殺生,起心動念是第一個問題。對方的生命存在與否是第二個問題。另外有個例子,當蚊子叮人時,有時一開始當事人並不知道,突然之間覺得很痛,一個直覺反應手就拍過去,結果把蚊子打死了,這是否也犯了殺戒?這個問題可能你們有人遇到,這是人所謂的反射動作。這是身體的神經傳導,一種自然反應,它是沒有直接透過我們頭腦(心念的作用)而直接做出的一種反應動作。所以如果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心」沒有起心動念當下的這一個行為,把這個蚊子打死了是不犯。但是在事相上,卻是有。因為事相上還是有一個動物因你的行為而死亡,這也是微小的一種業力,因為沒有起心動念,不是故意要去做的;而且五戒的殺戒是以人為主的。

所以殺戒當中一些微細的問題,有時因受持的戒法不同,標準也不一樣。比如站在菩薩戒的立場當然就更嚴格。但是我們談的是五戒,就必須要了解這是不同的層次,很大的差別。所以各位,不要聽到五戒這個殺生,不了解真實意涵你就先怕了!所以殺戒的意涵,第一個沒有起心動念。第二個不是殺人,那所違犯的業力雖然是有,也就比較輕微。如果是自然反應的動作,又更輕微了。還有就像走路或開車時我們並不知道,但是無意當中踩死或壓死的小動物這一類型,在殺生業裡面並不能說是真的成立,但是在業力上,會有些許的不圓滿,也就是造了一些輕微的業力。

第二偷盜。偷盜的有幾個要件,就是盜心、知他物、離本處、值五錢。談到盜戒的重點,還不是在金額的大小,而是在起偷盜的心念上。進而將別人之物,在他人不知、不允許之下將別人的東西,拿到我的口袋、拿回我的家、拿到我可掌握的範圍,就算叫做盜,如果又值五錢,那就是犯重,不通懺悔。犯重,也就是說罪是非常的重,這像斷頭罪,頭砍掉了再也接不上去。除此外,像是所謂的舉離本處,就是他人之物放在桌上你把它拿走,離開原有的處所,也就說讓它離開原來的地方,那就算盜。當然這有個條件,就是要起盜心。如果未生盜心,同樣的情況就有不同的角度了。比如說,有所謂的親厚想,彼此之間是好朋友,交情很好,有時東西放在桌上,但是因為現在急著要用,在這情況之下,就先拿來用了,這種情形之下,對方也是不知情當然也沒有同意那也真的舉離本處,但是不算是盜,為什麼?因為親厚想,這個意思是說,因為兩人交情甚好,你只要一開口,不要說借給你,只要你要,他就直接送給你,連借也不用了。因為有這一份的自信和把握,才敢把這個東西,拿來先用這就叫做親厚想,就不算違犯盜戒。另外有一種情況,就是無主物不歸屬於任何人的東西。如野外無人之樹所生的果實,你採了當然是不犯,因為沒有起盜心也不屬於任何人。但是如果認知錯誤,萬一你採了,才發現是別人之物,在那當下雖然是無主物的想法,當然也是沒有起盜心,可是事實上還是犯了。只是這之間,當然違犯的輕重,是差別很大的,因此就盜戒來說只要掌握一個原則,就能持守住,那就是,凡不是我的東西,不管是有人之物或是無人之物,都不要起非分之想,不要想據為已有,如此就能持守圓滿。

第三條淫戒。這跟出家眾戒法的淫戒是不一樣的,在家眾的戒法這裡的淫,是指的是邪淫。所謂邪淫的就是說,夫妻關係以外,所有的男女之間的性行為都叫做邪淫。如果是夫妻的關係,就叫做正淫,而不叫做邪淫。所以五戒,它所制定、所預防、避免的指的是邪淫。就是說夫妻關係以外所產生的男女關係,甚至同志之間的關係全部都是不邪淫戒所制定的範圍。佛經中說淫欲在生死輪迴之本,淫欲心不斷出不了三界。為了成佛為了斷煩惱,一個在家的佛子,連基本的邪淫都不能做到,又如何更進一步,達到清淨梵行呢。不邪淫戒的受持對象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有結婚成家立業,為了傳宗接代,難免會有夫妻之間性行為,這是社會共許的一種正常行為。這種夫妻之間的關係,佛法是允許的,雖然說是允許,如果站在一個修行的立場想要更進一步,那這個問題也是必須慢慢去克服的,減輕男女的欲望,乃至到最後可以完全終止,這樣是最圓滿的。

2014 05 17 00002

佛恩寺文圖提供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