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心亦爾 筆筆生佛-高鳳琴專訪

佛畫在中國起源於漢明帝遣使迎入佛教,佛教的經、像等也隨之進入;而傳統工筆畫源遠流長,其結構、用筆技法多元,早受到皇室的喜愛與推崇。因此當佛教傳入後,佛教文化藝術與工筆畫相遇後,新的工筆畫題材與不同風格的佛畫便應運而生。

師承名家富佛學素養的高鳳琴老師,與同好們創立三德畫會,她致力於佛畫推廣、教學,希望藉由親近佛畫藝術,啟發內心莊嚴圓滿的如來智德。畫必有意,筆墨雖出於手,然實根於心……用「觀佛、憶佛、畫佛」藉由外在的佛畫來增長智慧,開啟自性光明,也把內在的涵養透過畫佛作出詮釋,為傳承這門藝術做出貢獻。

2017年10月7日,三德畫會在板橋龍山寺文化廣場舉辦「畫敦煌‧工筆佛畫展覽」,展出高鳳琴師生60餘幅作品,高老師也特別在現場接受本刊專訪。

請老師分享師從吳文彬老師、孫家勤老師、翁文煒老師的學習心得

傳統人物畫的學習裡,第一個就是接觸吳文彬老師,我從一個完全是門外漢就跟著吳老師學習,他教導我,慢慢領我入門,前前後後也跟了老師十年,當時每個禮拜都到老師家裡學習畫,幾乎每周直到他離世,前前後後跟了十年,實際上我跟老師學得非常多,不僅僅是技法上,老師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研究態度與工筆人物畫執著都讓我非常感動,也在這裡面怡情養性,他們以前老前輩默默地耕耘讓我非常感動。

千手觀音 高鳳琴/繪.提供

老師是從一筆一畫的幫我調整幫我修飾來的,我剛開始學畫是跟老師說:老師我希望要創稿!創稿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除了技法以外,還牽涉到「工畫精神」,我該如何去掌握?因為技法上要造型!要如何以型寫神,我每一個用筆都要去非常剛好的拿捏如何下筆,如雲要飄動輕的,老人跟小孩又不一樣,都是要推敲的,這些都是跟吳老師學習的。

像羅漢就是表現老者的樣子,皮膚顯得有點皺,但眼神是銳利的;而小孩子的皮膚是柔嫩柔軟的、要表現天真純真的神情。

子安地藏 小孩子的皮膚是柔嫩柔軟的、天真純真的神情。高鳳琴/繪.提供

孫家勤教授年少即帶藝負笈巴西,師從張大千居士,孫老師是到大溪地跟大千先生學習,等於是大千先生的最後關門弟子,當時他放棄師大的教職去學習並從大千先生那裏,感受到的藝術博大精深與動人的精神,悠遊于藝術大海。他回台也把這精神深耕台灣,在藝術這區塊,扛起教育的任務,分享推廣大千先生的精神與藝術。老師的教法非常活潑,可以說是因勢利導。他引導每個人發展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每一個當下,你都可以活出自己的藝術。而他的生活永遠都是融入在藝術當中的。一直到現在,我們一些同學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交流展出彼此的作品。

天猷元帥 高鳳琴臨摹/三德畫會提供

翁文煒老師是一個職業畫家,多才多藝,他老人家有句名言:「我從小開始學工筆畫,到八十多歲尚覺不足。」可知,工筆畫易學難精又涉及廣泛,必需訓練心手合一,如練功,一筆一勾勒,用色層層渲染,是耐力與毅力之磨鍊並與佛法修行不謀而合。老師的字也非常棒,我們看到國父紀念館的國父遺囑,事實上是翁老師臨寫的,大千紀念館的菜單也是翁老師的字。老師叮嚀我們作畫、對自己拿出去的作品,自己是要負責的,拿出去就是給明眼人看的,並提醒不要把家裡的醜事拿出來給人家看!這就是我幾個老師給我的教導,他們為藝術的耕耘與用心是很讓人敬佩的。

《護世十二天》梵天高鳳琴/繪.提供

請高老師分享教學繪畫內容

我給的是一個基礎,我希望每個人發展出的自己面貌

傳統學畫,由老師帶領,老師不僅給你技法基礎工,還有學習德行態度與方向,我們學的並非只有要求技法,書畫本同源,拿的都是毛筆,都是要攝心的,下筆了便無法改變,只能期待下一筆更完善,所以等於持筆攝心的時候,時時在練心,在這麼一個繁忙的環境中,能提筆讓心靜下來作畫,是非常難得的。

我的學生各種程度都有,沒有依照程度分班指導,老手跟初學都在同一個班上,我會比較側重同學的基礎工上,如線、色彩的用法等。我最初學工筆花鳥畫時,跟王榮忠老師學了三年十個月的工筆花鳥,後來學習傳統人物時,我的用色被調了一年以上,老師之後才慢慢滿意。人物畫會比較著眾在古典雅致上的品味跟氣質,是需要花一些時間慢慢來體會。我引導同學也一樣,我給的是一個基礎,我希望每個人發展出的面貌,活活潑潑的都能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拘泥於一個什麼的面貌。

為了追根溯底,對佛教的傳播與藝術的補足,我每年都參加台北市鹿野苑藝文學會的佛教藝術行程,從佛法傳播的路線,我到過斯里蘭卡、印度、西藏、寮國。看過歷代的造像,比較能理解「化佛無數億,化菩薩亦無邊」的精神,也體會以前一些大德為了推廣佛法而造像,不是留名於後世。學習佛法原本就要先放下自我,投身奉獻,也因此歷代很多造像沒有留下名字。透過遺留下來的造像,我們仍可以感受到造像的法喜跟體悟到的智慧,還有佛菩薩對眾生的愛。

成立三德書畫學會的宗旨

以佛畫藝術來推廣佛法

三德是佛法利他精神所在,希望透過在佛畫上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把自己學習的經驗跟成果先呈現出來,分享給大家。現代很多人忙碌跟緊張,但我們的學員在兼顧工作與家庭之餘,還願意花費時間來做畫並完成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朋友參加這次展出,我真的很感動,我也特別集結了很多朋友來一起「畫千佛」,希望給大眾一個祝福,其實也是對作畫者自己的迴向,藉由千佛的祝福自利利他,來成就等捨的真平等。

西夏25窟文殊赴會圖 工筆畫對「線」有著高度要求,每根線都有各種變化 高鳳琴/繪.提供.

「畫敦煌~佛畫展」的意義與成果

在敦煌的造像上看到歷代造像演化源流

敦煌是從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外交流的重要路線,佛法也是從這沿路傳播來的,這條路線維持了千年以來,佛教累積的造像、圖像、文物等,歷朝歷代都完整地保存在此,是非常珍貴的,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跟重視。更增加不同的元素在作畫上。近代尤其是台灣受到明清的影響比較明顯,看到的佛像以明清居多,但我們可以在敦煌的造像上,看到歷代造像演化源流。

佛畫可以說是第一個接受外來文化、藝術影響的產物,我們必須承認佛法在傳播進來前已經接受了許多外來的文化藝術影響,如凹凸、渲染等技法。

中國固有的傳統技法

傳統上,中國人拿的是毛筆,對於「線」有著高度要求,跟書法一樣,每根線都有各種變化,從唐朝吳道子用筆的力道,可以說是壓力輕重與速度上的變化用法的典型,你可以看這一套《護世十二天》,當我見到這套作品非常高興跟感動,完全可以看到吳道子的線條用筆,就是「蓴菜描」,他的神仙畫裡的衣飾,有飄動之感,就是所謂的「吳帶當風」。唐朝的造像大方大氣,因歷經歷代洗禮與提煉,其實當時的造像非常的活潑,現在臨摹的《護世十二天》其實是日本的國寶,我研究很久,花了很多時間才把完成。

給受刑人習畫的建議

學習畫佛畫要先把好跟不好放下

看到每期《佛祖心》刊登受刑人的佛畫,就感覺非常的棒!我覺得,你有那個心來臨摹佛菩薩的尊顏,靜下心感受,提筆去做就對了!實際上,佛畫這個區塊有很大的善能量,佛像可以說是歷代善美的累積所形成的。提筆作畫的當下會感覺就很美好,其實畫得好不好都沒有關係,佛菩薩其實就像是父母收到子女畫父母一樣的心情,是充滿慈愛的。學習畫佛畫要先把好跟不好放下,放下自己、不競爭、不爭鬥,去跟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相應,學習祂們的精神,不管當你煩躁的時候、快樂的時候、難過的時候,一但拿起筆,心就要能澄靜下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